到2026年,全省智能算力达到3600PFlops,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培育2-3家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支持建设5家左右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50个左右特色化的行业大模型、100个左右标志性创新产品、200个左右典型应用场景,加大对长株潭数据中心集群、东江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重点在两大数据中心集群区域新建一批绿色智算中心重点项目,逐步合理提升智能算力占比,支持国家超算长沙中心、中国电信中南智算中心、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等扩能升级,着力提升算力设施利用效率,充分利用首版次软件政策,支持软件企业与硬件企业深度合作,加快开发基于图像识别、图片生成、数据挖掘、深度学习、人机交互等算法软件,支持应用软件企业集成各行业场景数据、技术、工艺提供专业行业软件解决方案,鼓励和支持代码大模型工具研发及应用,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软件研发及运维中的应用,提升软件开发的智能化水平,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推动建设安全合规的中文、图像、音频、视频、3D模型等语料库和数据集,加快建设面向教育、医疗、文旅、自动驾驶等垂直行业的训练资源库、测试数据集,着力推进工业数据集建设,支持行业企业加快研发布局智能制造、音视频、智慧政务、智慧家居、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打造细分领域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行业大模型体系,推动一批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完成国家备案,支持在人工智能领域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联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器学习技术,重点推动机器学习数据预处理、模型表达和格式、模型效果评价等方面技术创新,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加快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依托优势企业推动机器脑、机器肢、机器体、通用产品等产品研发生产,开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成本交互型、高精度型以及极端环境下高可靠型等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以大力发展音视频产业为契机,借助计算机图形学、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技术,推动数字人外形和动作生成、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交互等技术创新,加速发展内容/IP型数字人、功能服务型数字人和虚拟分身数字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应用,提升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依托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