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河北建设,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集群化发展为重点,以集成电路、大数据等重点产业为突破口,巩固延伸产业链条,引育壮大优势企业,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拓展延伸应用场景,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形成光伏、大数据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增50家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大数据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对全省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雄安创新发展核心区,石家庄、廊坊产业发展引领区,张家口大数据,秦皇岛应用电子,唐山、保定、邢台能源电子,邯郸电子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一核、两区、多点支撑”产业格局,到2030年,电子信息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突破10000亿元;研发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5%,第三代半导体、现代通信、大数据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业链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拳头”产品,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巩固电子特种气体、碳化硅衬底、半导体外延片、溅射靶材等基础材料优势;发展硅片切割、芯片检测等半导体专用装备,提升射频、光通信、传感器等专用芯片设计水平;加快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器件、微波射频、电源管理、高端传感器等专用芯片生产线建设;培育引进三维堆叠等先进封装,以及脉冲序列测试、集成电路探针卡等测试企业,形成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于一体,涵盖衬底、外延、芯片器件等完整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卫星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卫星通信产业;做大做强专用移动通信、应急通信、融合通信等专网通信设备及系统;突破通信导航一体化融合等关键技术,开发通信导航芯片、高端晶体振荡器、导航增强设备等;加快布局高端传感器、智能网关、工业现场网络等工业物联网产品;推进卫星通信、北斗导航、专网通信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应用,提升数字化转型支撑能力,鼓励自主软件推广应用,推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关键软件产品开发与应用;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开发一批平台软件;支持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与决策、智能感知等嵌入式软件研发;面向行业应用需求,支持发展智慧消防、智慧教育等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推动前沿技术探索,支持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空天信息、集成电路、大数据等战略性领域,以及光伏、电子特种气体等优势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数字化、绿色化“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依托中央驻冀科研院所等头部企业,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产生的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给予支持;鼓励省属高校和龙头企业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等国家高端智库、中关村等创新策源地,联合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支持园区、企业在产业发达省市特别是京津地区设立产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飞地,鼓励企业上市,发挥上市服务联盟和沪深北证券交易所河北基地作用,强化上市前政策激励,助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大力培育优质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给予个性化、精准化重点扶持;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权投资等方式规模扩张,打造行业“领跑者”;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行动,建立中小微企业梯次培育库,打造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细分行业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的发展格局,支持企业聚焦细分市场,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现代通信、工业软件、大数据等为重点,改进基础材料、芯片器件和专用设备制造工艺,提升工业软件研发应用能力,实现专业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建立区域产业链合作激励机制,推广产品应用,提升上下游配套水平;实施“链主”领航行动,整合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资源,提升协作配套能力,推动产业链体系化、供应链多元化,形成更具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雄安新区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契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超前布局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6G等技术研发,尽快形成对全省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发展核心区;石家庄、廊坊瞄准通信设备与系统、半导体、新型显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持续发力,率先突破千亿元产值,成为支撑全省产业发展的引领区;推进张家口大数据,秦皇岛应用电子,唐山、保定、邢台能源电子,邯郸电子材料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一核、两区、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实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行动,推动石家庄、廊坊电子信息,张家口大数据等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合作,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协同和区域配套水平;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围绕集成电路等战略性领域,建立京津冀协同培育机制,强化区域联动和政策协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培育集基础材料、芯片设计、工艺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先进技术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融合应用,拓展应用场景,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组建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依托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开展空天地、通导遥一体化应用试点,尽早实现百万级用户规模;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推进数据中心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搭建一批企业、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应用;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举办“绽放杯”5G应用大赛,在工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深化5G应用,丰富“5G+AI+云网”融合应用场景;组织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扩大行业领域应用,抢抓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机遇,积极引进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到河北发展;深化与国家有关机构、社会组织、知名企业合作,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一批补短板、增后劲、提效益的重大项目;办好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白石山第三代半导体峰会等重大活动,促进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引进一批新型市场主体;支持光伏、信息通信等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