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一)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各类企业结合实际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三)发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健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深化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允许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企业,公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对具有技师及以上等级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可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兼职担任实训指导老师,大力倡导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省内企业联盟、与行业协会联合、同工业园区联结,支持省内优势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完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到省内企业实习实训制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申请开展职称自主评审,优先选拔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和高技能人才,对企业引进培育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支持省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