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总要求,建立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强化温室气体、碳通量观测以及臭氧等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气象保障能力建设,积极争创“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特色气候小镇”等气候标志品牌,聚焦中心城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责任单位: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文旅局、林草局,三、全面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六)优化立体精密监测站网布局,共建共享观测实验与基地资源,充分利用卫星、雷达、微波、激光等手段,强化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应急、文旅、教育、电力、卫生健康等部门信息整合共享,责任单位:气象局、教育局、工信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卫健委、应急局、科协,责任单位:气象局、公安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应急局、烟草专卖局,积极融入全球大气监测网、完善酸雨监测网,把推进气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